名校申请雷区众多
哈佛招生官奈特先生指出
在申请中有众多留学生应该知道的要诀
但是根据其在哈佛的招生经验
与多年辅导学生的经历来看
众多学生对于这些决定成败的因素
仍不甚了解
而易美君已经在前两天的文章中已经为同学们讲解了三个要点,今天易美君将根据奈特先生对于GPA与推荐信方面所提出的要点进行解读与分析,为学子们解答申请中关于GPA与推荐信的热门问题。
"我GPA 3.5+,录取哥大、纽大是不是稳稳的?"
——这是很多同学在申请时的误区
然而GPA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申请中唯一重要的事情。因为GPA并不能说明你与学校是否适合与项目是否匹配。在我们浏览学校官网时会发现,很多项目都会要求申请者有相关的经验,无论是学术上还是实践中。所以,此时如果学生没有任何相关经验,那么再好的GPA对于你来说也不能算是压顶式优势。
在易美名校招生官顾问委员会研讨会上,奈特先生指出,不止哈佛,绝大部分的招生办都会全面审核申请者的材料,而不单单仅是GPA而已,在其任职于波士顿大学与明尼苏达大学期间的招生审核流程亦是如此。所以想要顺利挺进名校,学生需要做的是查看学校在网上发布的信息来更好地了解所申项目需求,通常来说学校都会将他们对学生的期待值写在项目描述或项目要求中。此外,申请者还可以从学校重视哪方面的申请材料来寻找线索。
尽管GPA不是申请考核的唯一要素,但是GPA却是唯一一个能够明确被衡量的因素。文书、推荐信、补充材料 的评判都取决于招生官的主观判断,而GPA却是一个纯客观的因素。但是,哈佛招生官奈特先生同样要提示同学们,申请时不同项目的审核标准不同,对于好的申请者的定义也有所不同,所以同学们在拥有超高GPA的同时,也千万不要放松警惕,以免被拒。
很多同学在申请时都有一个疑问,究竟是应该刷分保GPA,还是应该上些有难度的课充实自己。而奈特先生则针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解答,众所周知,成绩单上不仅仅只有一个数字,更多的是显示了你选过什么课程、在各类课程中的完成程度如何、专业课表现是否突出 等。所以,此时招生官在审核时,在看到学生超高的GPA后,同样会评估学生所上课程的含金量,在此情况下,仅有较高的GPA是不足以说服招生官录取的,在课程选择上亦要与自己的整体目标相结合。
在过往易美案例中,低GPA逆袭是一个关键词。低GPA并不意味着你一定无缘名校,在成绩本不突出,甚至是短板的情况下,学生更应该将申请的侧重点放在其他材料上,以文书为首。文书、推荐信、简历,往往是申请逆袭的关键。而很多高GPA学子最终无缘名校,也正是因为仅有高GPA,忽视了对软性材料的准备,从而导致被名校脆拒。
我跟这个老师关系好,他对我的情况已了如指掌,我应该直接让他帮我写个推荐信,就稳稳的了吧?!
——你是否也曾这么想过?
“老师答应写推荐信就完事大吉”——这是很多同学在申请时的想法。然而推荐信并不是完成任务,撰写一封好的推荐信需要极大的耐心与深入的了解。前哈佛大学招生官奈特先生提醒道申请者不要自认为自己与老师关系好,老师便理所当然地应该知道发生在你身上的所有事情以及你的性格,与老师沟通至关重要。
此时,老师是否了解你、是否足够耐心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推荐信的含金量,而奈特先生指出任何含金量不高的推荐信都可能导致你无缘梦校。同时推荐人还被要求在提交时判断被推荐人与项目的匹配程度,预估在未来项目学习中的表现。
推荐人对申请者与项目间匹配度的预估:
- 1. 我强烈推荐这个人参加该项目
- 2. 我推荐这个人参加该项目
- 3. 这个人会在这个项目中表现很好
- 4. 我不推荐此人参加该项目
毋庸置疑,当推荐人勾选第一个选项时,申请者的成功几率将大大增加,所以申请者需尽最大的努力确保每个推荐人都勾选强烈推荐的选项。
老师,推荐人是学科大牛,是不是对申请会比较有利?
是的,奈特先生答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申请者应去寻求尽可能在学科领域有名的教授争取推荐信,但是前提是你要认为该教授符合以上条件。在此基础上,该学科大牛的推荐很可能会在你的申请之路上帮到大忙。
想知道你距离名校录取标准还差多远?
快扫描下方二维码戳易美君免费咨询吧!
2018年与2019年,易美教育已成功举办了数十场线上招生官讲座活动,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令名校申请者受益良多。
2019年9月-10月,易美教育为了满足学生对于申请经验分享和行业专家指导的迫切需求,携手藤校招生官走进十二所高校,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易讲坛”线下巡回讲座,同学们的反馈非常热烈,感谢易美带来如此精彩的讲座以及招生官和易美顾问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