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年教育改革血泪史:美国真的是素质教育吗
在大多数国人的观念里,美国是“素质教育”,是个性化教育,而中国是“应试教育”,这是两国人才培养方式里最大的不同。
还有人觉得,美国学生边玩边学,一点也不痛苦,而中国学生整天与作业为伴,根本没有一丁点属于自己的课外时间。
*图片源自网络
出于对“应试教育”的不满,人们往往将美国的基础教育作为中国的一个对立面。很多人认为,在美国,家长和孩子不用为成绩焦虑;学校是孩子快乐玩耍和自由发展的地方;教育者在乎的是全面素质的培养而非枯燥无味的分数。那么,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
拜登政府前些日子公布了《American Families Plan(美国家庭计划)》详情,这是在之前的$2万亿美元基建计划《American Jobs Plan》之后,再额外增加$1.8万亿美元投资到教育、托儿和带薪家庭假期等。
*图片源自网络
美国家庭计划细节:
$2000亿美元用于普及幼儿园/学前班,让美国所有3-4岁儿童可以享受免费的Pre-K教育;
$1090亿美元用于让所有美国人,包括DREAMers,可以免费享受两年社区大学(community college)教育,提案指出联邦政府将支付各州75%的平均学费,其余费用由州政府支出。
投入超过$800亿美元至Pell Grants(佩尔助学金),为低收入家庭学生增加约$1400美元助学金。
620亿美元用于提高弱势社区大学的保留率和结业率。
390亿美元用于为历史上黑人大学(HBCU)、部落学院和大学(TCU),以及其他少数族裔教育机构(MSI)的学生提供两年的学费资助,要求学生家庭收入低于12.5万美元。
90亿美元用于培训、装备和多样化师资,确保高中毕业生水准。
显而易见,其中教育相关的花费占了大多数。这也不是第一次美国在教育方面的改革了,而在二十多年的长河中,美国也依旧在探寻适合自己国家国民的教育模式。
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教育标准化运动。这一运动以提高美国中小学生学业成绩为目的,通过制定国家教育目标、学生学业标准和教学标准为主要手段,力图让美国的基础教育质量获得有效提升,对美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会颁布了《国防教育法》,明确提出改革课程、增加拨款、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但法案的实施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布了研究报告《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一报告通过国际比较,指出1963~1980年间,美国学生的测试成绩毫无优势可言,无法满足国家对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力的需求。
*图片源自网络
1989年,在老布什总统的推动下,在弗吉尼亚的夏洛茨维尔召开了全美州长峰会,制定了至2000年美国学生的学业成绩要在全世界名列前茅的“国家目标”。为此,美国联邦政府于1992年将原来以地区为单位的国家教育进展评价(NAEP)扩大为以州为单位进行测试。这个评价主要测试的内容就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这是联邦及州层面上影响地方教育的重要举措。
*图片源自网络
克林顿政府期间,美国国会于1994年通过了《目标2000:美国教育法案》(Goals 2000:Educate America Act),明确提出“建立全国性的学业标准,鼓励创新更好的学生成绩评价方式”,并将布什政府的6项国家教育目标扩充为8项,再次强调美国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成绩要居世界首位的目标。
*图片源自网络
2002年初,小布什总统签署了著名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NCLB)。这个法案是美国教育史上,联邦政府对地方教育影响力度最大、最为强硬的一项法案,它将学生成绩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方面,法案要求各州每年都要举行统考,对3~8年级学生的阅读和数学能力进行评测。另一方面,法案还将学生的成绩和联邦拨款挂钩,要求所有接受联邦资助的学校都必须达到“充足年度进步”的成绩要求。如果公立学校的学生成绩不能达到预期标准,就可能被撤销、接管或转为特许学校。
*图片源自网络
在奥巴马政府期间,同样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无论是“力争上游”(Race to the Top)教改计划、“共同核心州立标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CCSS)还是《每一位学生成功法》(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ESSA)的颁布,都进一步强调了学生成绩的重要性。
*图片源自网络
其中,CCSS更是明确了从幼儿园到高中所有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标准。目前,全美有42个州采纳了这一标准,使其成为教育问责、质量监督和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2015年颁布的《每一位学生成功法》,虽然下放了部分联邦权力,允许各州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来实施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但重视学生成绩的思路并未有本质改变。
和中国也一样,“应试教育”在美国也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如前所述,很多研究已经发现,美国多年的教育改革并未真正实现其最初的目标,人们质疑,既然如此,是否还有必要沿着原有的方向将改革进行下去。更有研究者指出,支持这些改革的前提假设是通过提高学生成绩,进而使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其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
有关国际测试成绩与国家竞争力的研究并未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确定性的正向关系。更为细致的研究还发现,只有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提高学生国际测试成绩才有助于经济发展,对于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学生国际测试的成绩和国家竞争力排名没有关系。
*图片源自网络
但另一方面,美国同样也存在着大量支持“应试教育”的声音。最近,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在一项全国范围的针对“拒考运动”的调查中发现,支持拒考运动的社会基础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广泛,其参与人员主要来自教育程度较高的、比较富有的白人中产阶层家庭,但有色人种家庭和弱势家庭则很少有人支持这一运动。
对“拒考运动”持批评意见的人士认为,标准化测试暴露了美国基础教育中诸多严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能靠废除标准、退出考试来解决。相反,拒考运动会使教育更加不公平,堵塞低收入家庭孩子通过考试获取向上流动的通道,而没有了以考试成绩为依据的教师绩效考核,也不会使教学得到改观,反而会保护那些不称职教师。因此,有批评人士讽刺那些反对标准化测试的家长,既想让孩子上名牌大学,却又不想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压力,标准化测试让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根本没那么聪明,他们的学校也根本没那么优秀。
*图片源自网络
美国人对于应试教育的这一观点跟中国人非常相似。成绩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打破阶级壁垒,让底层人民有机会受到更好教育的绝佳机会。
经常能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标题:美国在用快乐教育完成阶层的残酷划分。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在美国,教育的分层并不是“快乐教育”与“非快乐教育”,而是穷人应试教育、中产素质教育、富人精英教育。
*图片源自网络
轮到特朗普总统的时候,他在竞选中就尖锐批判了美国当前的教育,声称“本届政府搞砸了教育,他们失败得彻彻底底”。他倡导“自由择校”、支持特许学校、反对“ 共同核心标准”。
虽然他未曾提出系统的教育思想,但是发表了相关言论,被人认为是“精英教育”思维的代表。
贫困区的孩子接受不到好的教育,而应试教育模式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这些贫困孩子的生存环境,让他们完成基础教育、养成严格的纪律,甚至部分还能大学毕业,这其实是了不起的成就,也是很多美国少数族裔或者底层学生和家庭感激的原因。就像衡水模式,也让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学、改变命运。
然而,大多数的我们并非处于这样的境况。
据英文报纸《上海日报》(Shanghai Daily)的一篇报道,曾是物理教师的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倪闽景说,“美国的高中生在讨论最新型的飞机、卫星和潜艇,中国最聪明的学生却被埋在作业和考卷里。另外学生也很少有机会做科学实验,进行独立思考。”
中国的教育官员似乎听到了这些呼声,开始转向强调动手的美式科学学习方法。近年来,中国教育部发起了新一轮的推广活动,要改变以统一考试为教育重心的状况。
教育部称,这种全神贯注于考试的教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制约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与此同时,就像美国高中生为SAT ACT等标化成绩做准备一样,中国学生为大学入学考试做准备依然是中学生的头等大事。
然而对于中国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并不是非常看重大学时期的分数,然而对于在美国上学的同学来说,一个周末三篇 3000 字的论文是常态,就更别提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作业了。
*图片源自网络
而这些看似毫不起眼的分数,却与 GPA 直接挂钩,每少一分,百分比都要往下掉一掉。一些学校规定本科 74% 算挂科,硕士 80% 就已经到了留校查看的地步,所以说留学生可是个个在刀尖上行走。
美国大学的考试花样繁多,穿插在整个学期里面,有随堂小考 quiz,有期中期末大考 exam,有介于 quiz 和 exam 之间的 test。虽说极大地保证了你在一个阶段内跟上老师的节奏,但对于很多留学生来说苦不堪言。
当然“美式应试教育”有好处也有坏处,它对于留学生来说就像矗立在学习生涯中的每一个门槛,有的课一天一个坎,有的课一个星期一个坎。但无论几个坎,都与你的 GPA 紧密相连,所以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都必须拿高分。
总而言之,对于美国而言,还有很多其他问题影响着教育。比如克林顿和奥巴马大力支持《平权法》,而特朗普可能更多的是反对。在教育领域,如何录取少数族裔学生,包括亚裔也提出自己在这种框架下,实际上在录取中受到了限制和歧视等,都或涉及美国历史、文化、社会更深层次的问题,更加不那么容易解决。
*图片源自网络
这个世界上,可能大家都会认同教育的重要作用,也都提倡“教育均等化”。但究竟怎么能够做到让教育为个人成长和国家竞争服务,如何制定目标、设定程序、政策实施,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不可能在任何的各种“一刀切”中得到想要的。对于“均等化”,更是如此,私有资源不可能是完全均等的,包括智力能力,应将着眼点放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上,不断补短板,能够在跑道上。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院校申请的问题,
不妨添加易美君微信,
我们为你解答更多哦!
2019年易美招生官线下巡回讲座
2018年与2019年,易美教育已成功举办了数十场线上招生官讲座活动,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令名校申请者受益良多。
2019年9月-11月,易美教育为了满足学生对于申请经验分享和行业专家指导的迫切需求,携手藤校招生官走进十四所高校,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易讲坛”线下巡回讲座,同学们的反馈非常热烈,感谢易美带来如此精彩的讲座以及招生官和易美顾问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